精准施策优化作业,数据引领教学创新——福州金山中学高级教师示范教学公开月(数学组)
2025年10月9日-10月31日,福州金山中学围绕“精准施策优化作业,数据引领教学创新”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高级教师公开月活动。本次公开月活动,覆盖12个学科,呈现了共54节公开示范课,全面展示了我校高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与作业优化中的数智应用与创新成果。
数学组
七年级郑宜君老师《有理数的乘方》一课,用折纸动画导入,引出“10个2相乘”的简化需求,通过回顾乘法是加法简便运算,激发学生探究欲,关联小学面积体积知识,引导学生创造符号表示相同因数相乘,抽象出乘方定义(底数、指数、幂),助力学生知识生成,利用小组活动合作发现计算正负数及0的乘方的规律,归纳符号法则,辨析相反数乘方的关系,通过分层练习(基础计算、符号辨析、解决实际问题)巩固课堂所学,发展学以致用能力,课堂尾声学生自主小结乘方与乘法关系,总结研究思路,最后解决课前提出问题,形成解决问题闭环。

杨勤春老师评价该课以2022年新课标为指导,通过“情境创设→符号创造→法则归纳→应用拓展”的流程,让学生经历“乘方概念从无到有”的生成过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运算能力、符号意识等核心素养。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真实情境、合作探究、分层评价,实现“知识传授”与“素养培养”的统一。
李由老师评价该课有三个亮点:1.情境真实性:折纸情境贴近生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习热情,真实感受“乘方的实用性”;2.学生主体性:通过“创造符号”“归纳法则”等活动,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建构”;3.衔接性:从小学“正方形面积”到初中“乘方定义”,体现“学段衔接”的课标要求,为后续学习“科学记数法”“幂的运算”奠定基础。
七年级高蕾老师《数轴上的动点问题》以学生熟悉的龟兔赛跑为问题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设计有梯度,层层深入。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大胆猜想,分类讨论,数形结合,数学素养得到了提升。

数学组教研组长杨勤春老师开设的七年级活动课《密码中的数学》是一堂设计精巧、内容充实的优秀课程。杨教师成功地将抽象的数学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从古老的恺撒密码到现代RSA加密原理,层层递进,既巩固了数论知识,又展现了数学的强大应用价值。课堂最大的亮点在于精心设计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加密与破译的攻防体验中,深刻理解了“计算安全”等核心概念。整堂课不仅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深层兴趣,更培养了他们的信息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是一堂极具启发性的跨学科教学典范。

八年级李贤武老师开设《全等三角形再认识(一线三直角)》公开课。课上,李教师聚焦“一线三直角”核心模型,以直角三角形(含等腰直角三角形)为研究载体,引导学生深化全等三角形认知。通过例题解析与习题演练,覆盖坐标推导、边长计算、面积求解等题型,明确全等判定、几何性质融合等考点,助力学生构建模型解题思路,提升几何推理与实际应用能力,高效攻克教学重难点。

八年级施玉梅老师开设《等腰三角形分类问题》公开课。课上,施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掌握等腰三角形边角分类计算,理解分类讨论思想。通过情境创设、探究归纳,明确分类因条件不确定,从底腰、顶底角、三角类型不明等情况进行分类,强调不重不漏等分类原则。结合例题与练习,助力学生构建解题模型,培养多方面能力,攻克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严谨性。

九年级李由老师的“玩转正方形” 公开课,用 “识别、提炼、分解、重构”四步法,带大家轻松破解几何难题。课上以正方形为核心,设计三大活动:从基础的全等三角形识别,到利用45°角、轴对称性解构图形,再到通过旋转、四点共圆解决线段关系,每一步都层层递进。比如在活动一中,仅通过“BE=CF”和 “FG⊥BD”两个条件,就延伸出 5个深度问题,教会大家在变换中找定性与定量关系;活动二则拓展到延长线上的点,验证结论普适性,还融入中点计算、最短距离等实用考点。最后课堂小结更是干货满满,总结出“遇特殊角作辅助线”“双直角构四点共圆”等解题技巧,把复杂几何拆解成趣味探索的课堂。

九年级何婕老师执教的《抛物线平移中问题的生成和研究》是一节富有深度与启发性的数学专题课,充分体现了“学思结合”的教学理念。教师以经典名言引入,引导学生从“点、线、形”三个维度系统分析抛物线的性质,注重数形结合,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教学设计从基础出发,逐步推进至平移后的复杂情境,问题设置具有梯度性,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在探究中不仅巩固了二次函数的基本知识,更锻炼了几何直观与代数推理能力。教师善于引导,将抽象的“线”、“形”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点”的问题,有效降低了学生的思维难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拓展迁移环节联系实际,融合几何变换与函数图像,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挑战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与迁移应用能力。课堂小结系统梳理知识结构,强化了学生对抛物线平移问题的整体把握。整体而言,本课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既重视基础又注重思维拓展,是一节具有示范意义的高质量数学课。

公开月结束,数学组组织统一评课教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