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学教研
  3. 教研动态
  4. 内容

数学 | 福州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活动⑧

        

图片

2

0

2

5

福州金山中学市级教学开放周 —

图片

图片


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活动

    2025年3月24日-28日,由福州市教育局、福州教育研究院主办,福州金山中学承办的以 “创新作业设计 实践素养落地”为主题的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在福州金山中学举行。此次开放周活动中,13个学科共开设47节公开课,其中同期举行1场专家论坛活动、1场名师沙龙活动、1节市级主题班会活动、6个学科的市级岗位培训活动。


市级教学开放周系列报道 ⑧


      3月28日下午,数学组呈现了6场高质量的公开课,其中福州金山中学对口帮扶学校永泰县同安中学的张志强老师开设了1节公开课。正高级教师、福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训中心组成员鄢坚老师聚焦“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两大代数模块带来了一场专题讲座。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林经武、龚梅勇、福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训中心组成员段振富等老师对公开课做了点评。

图片


图片

数学学科

图片



图片

图片

初中数学


      林如老师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七年级数学活动课,围绕画平行线的方法展开深度探究。课堂以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为切入点,进而让学生尝试用两个三角板摆出相等内错角或互补同旁内角来画平行线,再对比量角器与三角板差异,引出“角度法”,随后分析“平移法”,借助平移定义,让对应点按相同方向移动相等距离,实现边的平移。创设“折纸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动手,通过不同对折方式,直观猜想平行关系,再从角平分线、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出发进行推理论证,进而总结“折纸法”的一般规律。整堂课,掌握多种画平行线的方法,体会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知识绝非凭空产生,问题隐匿于生活中,方法蕴藏在实践中。

图片

       课后,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林经武老师点评,指出林如老师的这节课真正上出了数学活动课该有的“味道”。本节课以动手操作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三角板平移、折纸实验等多种方式探索平行线的画法。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直观感受平行线的特征,手脑并用,既锻炼了作图技能,又深化了对平行性质的理解。特别是折纸和工具配合使用等创新方法,充分体现了实践对几何学习的重要性。建议可增加操作规范指导,进一步提升活动有效性。

图片

       为深化教学评一致性理念的课堂实践,正高级教师、福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训中心组成员鄢坚老师聚焦“二元一次方程组”与“不等式与不等式组”两大代数模块开设了一场专题讲座。她首先立足课程标准,剖析代数核心素养的落地路径;继而结合教材编排特点,对比知识呈现梯度与能力培养目标,揭示教学重难点设计的科学性;最后通过典型例题与评价案例,探讨如何设计分层任务与多元评价工具,实现“教—学—评”闭环联动。

图片

        张治岚老师带来一堂扎实高效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专题复习课——折叠求角》。这堂课紧扣几何核心素养,秉持 “融生课堂” 育人理念 ,以折叠长方形纸条为线索,通过“课前探究—模型建构—方法提炼”的进阶设计,把抽象几何原理转化为数学实践活动。本节课亮点是“一折—二折—三折”的递进式任务。学生完成二次折叠的平行线证明后,张老师拓展“三次折叠后的角度条件探究”,引导学生用转化思想理清角度关系。课后分层作业,既有基础巩固,又有“纸飞机折叠角度与飞行距离”实践探究,将数学建模用于生活。整堂课以折纸为媒介,连接几何直观与代数思维,为单元复习课提供了优秀范例。

图片

      许冰冰老师带来了中考微专题复习《几何动点问题中的单线段最值问题》。此次公开课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求线段最值问题的解题思路与一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直观想象能力.在“问题溯源,构建基石”部分,明确解最值问题的依据与原理;在“问题延伸,构建路径”部分,引导学生探究动点路径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把“双动点问题”转化成“单动点问题”,以及化未知为已知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由特殊到一般、转化、函数等数学思想,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图片

       永泰县同安中学张志强老师为九年7班学生开展《反比例函数复习——k的意义》教学。本次课围绕反比例系数k深入探究,剖析其几何意义,借助数形结合攻克难题,教学中渗透一题多变的方法,激发学生思维灵活性,同时结合中考热点题型,强化图形面积问题的实践应用。课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核心素养,鼓励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为后续函数学习及中考复习奠定坚实基础。

图片


        课后,福州市初中数学学科教学研训中心组成员段振富老师对两节九年级公开课进行了精彩的点评,认为许冰冰老师遵循课从课标中来,选题很有价值,由一个题目进行变式,贯彻“一题一课”的教研模式,从思维层面上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解决问题的能力。认为张志强老师的课由几何画板呈现几何图形,授课效果好,同时抓住反比例函数的定义,题目逐层深入,培养学生从变化的题目中找到知识点本质的能力。段振富老师的评价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操建议。

图片


图片

图片

高中数学


       曾宇燕老师的公开课《正余弦定理在几何中的应用》,紧扣“创新校本作业设计,落实核心素养”主题。课前作业以学校阳光农场管道设计为情境,通过“最短管道”“均分田地”“对称分支灌溉”三个任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对定理“边角互化”的理解与应用,强化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素养。课中引导学生归纳高线、中线、角平分线问题的常用方法与解题关键词,培养归纳分析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课后作业以分层理念为核心,构建“基础—进阶—拓展”三级体系,通过不同难度、维度的题目设置,满足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同时,布置课外延伸阅读作业,与课前作业呼应,推动学生跳出纯数学计算,感受多学科融合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拓宽对跨领域知识关联的认知视野。

图片

         吴必萍老师开设的《高三微专题复习:几何特征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公开课,通过希沃智慧课堂,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有效落实。整节课通过类比、举一反三的策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展开教学,采用追问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巧用希沃白板和拍照上传精准地把握学情,助力课堂教学,体现了对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学抽象和数学建模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图片
        福州教育研究院教研员龚梅勇老师对这两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与高度评价。他认为,从选题上看,高一的课堂展示了一题多解,高二的课堂回归到多题一解,非常契合本校学生的水平和特征;总结解题方法方面,他提出过细不可取,过粗也不合适,要从解题过程中寻找“支架”,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素养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图形去寻找“特征”。师生互动的形式不仅可以是学生上台分享,也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沉浸式思考,通过教师的引导,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展开思考。建议适当减少“题”的数量,多留出“课堂留白”,从几何思维、代数思维、解题几何思维三个层次,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思考过程。

图片


我校数学组赖起焕、严飞焰、林继枫、赵丹等老师也对两节高中数学课分别做了点评。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供稿:  教科室

数学组

编辑: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