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业设计 实践素养落地——福州金山中学高级教师示范教学公开月(数学组)
10月14日-11月1日,福州金山中学围绕“创新作业设计实践素养落地”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高级教师公开月活动。本次公开月活动呈现了全学科共63节公开示范课。开课教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与学,助力学科素养落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学科素养呈现出了精彩多元的公开课。
数学组(初中部)
10月17日下午,施玉梅老师开设了《等腰三角形下的“手拉手”全等模型》一课,从认识“手拉手”全等模型——构造“手拉手”全等模型——运用“手拉手”模型解决问题三个环节进行授课,例题从特殊到一般,让学生通过对“手拉手”模型基本构造特征的辨识,再引导学生结合截长补短的数学思想还原缺失的模型,从而构建模型,体会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并进行归纳,形成自己的解题经验,最后能从复杂图形中发现模型,并利用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授课过程,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践操作,内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10月24日下午第5节,李贤武老师开设了《3.2.1代数式的值》一课,这节课在在学生学习了代数式的定义与列代数式的方法之后,第三章《代数式》是新课改后2024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新增的内容,是从数到式的过渡,为后续学习整式的加减、方程、不等式以及函数的知识做铺垫。代数式表示一般的运算结构,代入字母对应的数字之后得到相应的有理数的算式,在代入过程中,书写格式是学生的易错点。课堂上李老师通过板书演示、成果展示、及时归纳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求代数值的过程中,强调字母与数字的依赖关系,体现对应思想,从一般到特殊的思想,同时渗透整体思想在代数式求值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纵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课标更注重教育目标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与发展,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慧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新课标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相比,更突出强调了“综合与实践”课程的开发与落地,强调学生从活动体验中习得与发展的数学能力与素养,结合近两年数学中考,越发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思考与解决开放性问题,正成为考试重难点和分水岭,综上所述,数学活动课的开展势在必行。
因此,同日下午第6节,郑宜君老师的公开课《密码中的数学》,也是一节基于“新课标”的活动课,以生为本、立足课标、基于实践,是一节具有示范性的“数学活动课”。课堂以真实情境引入,破解“小组活动启动奖励”抽奖密码为任务指引,带着学习任务单通过观看微课——《密码学的历史》了解相关概念,为展开课堂打好基础,接着以小组活动为载体,学生通过合作探索进一步理解代数式定义和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和作用,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对应”,为方程、函数学习埋伏笔,并通过二战时期盟军破解密码机和王小云院士破解美国密码的故事,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10月31日下午第5节是高蕾老师的公开课,探究四点共圆的条件,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让学生动手进行拼图,观察思考,共同探究出四点共圆的条件并运用。体现了分类讨论,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的数学思想。
同日下午第6节,杨勤春老师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与y=0(x轴),y=m(m≠0),y=mx+n三种直线的交点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在解决一元二次方程时,能够借助二次函数的图象进行直观判断,也有助于学生在解决二次函数时,能够借助解一元二次方程来计算和分析,达到“以形助数”和“以数解形”的效果,培养了学生一般到特殊,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发展空间观念、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
公开课结束,初中部老师们在杨老师带领下,积极评课、交流。
数学组(高中部)
10月17日下午第5节,严飞焰老师《2.4.1圆的标准方程》这节课,从闽江福州段第一座大桥(解放大桥)和在建的福州主城区最后一座跨江大桥(前横闽江大桥)作为情境入手,立足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整节课将教学情境贯穿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导学和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圆的标准方程的探究,实现了研究曲线与方程的延伸,让学生初步体验用代数方法研究曲线的相关内容,构建研究方法,形成解析几何的基本研究框架,为后续的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整节课知识结构清晰、层层递进,较好的体现了大概念教学和深度学习。
同一时间,任娜老师公开课的课题为《数列中的奇偶项问题》。这是一节高三一轮复习课,师生共同探究,解决关键问题:如何找到项与项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递推关系判断数列是否为等差或者等比数列,如何对新数列的通项求解,如何在求和时判断项数。课程中选取的三个典型例题,逐层递进,从富有逻辑性的简单步骤开始,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提升思维品质。教师借助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串,让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的能力。本节课促进了学生对数列相关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理解,达到知识的内化,最终力求达到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科素养。
10月17日下午第6节,赖起焕老师也开设了《幂函数》一课,他认为幂函数是高中生学习的第一个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其他函数具有示范作用.教师特别关注学生的学情,采用大单元教学法,提前把第四章第一节《分数指数幂》先教先学,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研究函数的“基本套路和一般规律”,先从具体函数出发,抽象幂函数概念,接着用描点法画五个常见幂函数的图像,由图像去探究幂函数的性质,然后利用幂函数的性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体现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以及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类比的思维方法,同时从函数图象和代数运算两方面研究幂函数,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提升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同一时间,林继枫老师开设了《高三复习数列的奇偶项问题》一课,课前,学生在数列专题复习的基础上,对数列的知识有了整体的印象,本节课在原来复习的基础上,对数列的奇偶项问题展开专题复习,结合往年的质检及高考真题进行练习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列这块内容的整体把握,整个授课过程契合高三数学一轮总复习的需要。课堂上巧用希沃白板,精准地把握学情,依托希沃智慧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助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采用问题串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并有效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在课堂上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并有效的培育了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核心素养。
10月24日下午第5节,郑璋老师开设的《函数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公开课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微课辅助学生突破课程难点,学案中创新地采用了课前作业设计、课中作业、课中延伸作业环节,每个环节中还加入探究点,很好地落实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题目设计合理、环环相扣,老师始终以引导这的身份引导同学思索、提升、归纳、小结,把复杂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讲明白,把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的图进行表达,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充分展示了教师的教学智慧。
同一时间,汪朝明老师开设的《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公开课,借助洋葱数学的微课视频分别从方程思想和几何的角度讲解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思路,化抽象为具体,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探究欲,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教师信息技术运用娴熟,用希沃白板的随机挑人、拍照上传等功能检测学生的视频学习效果。多媒体技术的充分应用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本节课设置了核心考点,分层突破问题引导学生从定量和定性的两个方面加深对本节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
10月24日下午第6节,俞雪峰老师开设的《指数函数》公开课:1.目标清晰,[围绕图象(画图、观察)展开,对进行恰当取舍选题;2.教学环节有序:复习画图,观察,小结,应用,逻辑顺畅;3.教态自然,自信语言清晰,语速恰当,语调高低变化,引学生注意力,互动良好,积极参与,能抓住学生画图或练习中存在问题进行指正,技术熟练,注意变式。
同一时间,吴师帅老师的《圆与圆位置关系》这节课教研主题是“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数学课堂任务设计探究与实践”,本节课设计的学习任务有三个:(1)能用代数法和几何法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若两圆相交,会求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和公共弦长,(3)明确过两圆交点的所有圆的圆心都在已知两圆的连心线上。教师通过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圆与圆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代数法和几何法,并用几何画板来验证两圆位置关系中几何法的判断条件,强调了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代数法和几何法各自的优缺点。这套教材很注重利用代数法,通过联立方程组、由二元二次方程组解的情况来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和解决相关问题,因为这是解决一般圆锥曲线的通法,吴老师也特别关注到了代数法。
按照预先设计的课堂教与学的任务,教师精选例题,本节课在任务的驱动下,教师精讲这些例题,并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和跟踪训练,及时反馈了教与学的效果,本节课的成功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学生学习新知识必须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主建构与形成,吴老师先复习直线与圆位置关系,以旧带新,提出新问题和新的学习任务,用类比的方法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引领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
第二,课堂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有效控制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的主导权始终在吴老师的手上,所以整个教学过程收放自如,效果良好。
整节课通过类比的策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展开教学,采用追问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维。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赵丹老师也在同一时间开设了《几何特征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一课,通过希沃智慧课堂,使得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得到有效落实。整节课通过类比、举一反三的策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展开教学,采用追问的方式触动学生的思维,教学中巧用希沃白板和拍照上传精准地把握学情,助力课堂教学,体现了对学生进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中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公开课期间,大家积极听课
公开课结束,老师们积极评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