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学教研
  3. 教研动态
  4. 内容

创新作业设计 实践素养落地——福州金山中学高级教师示范教学公开月(语文组)

      10月14日-11月1日,福州金山中学围绕“创新作业设计实践素养落地”的主题开展了为期三周的高级教师公开月活动。本次公开月活动呈现了全学科共63节公开示范课。开课教师融合信息技术,创新课前、课中、课后作业设计,提升课堂教与学,助力学科素养落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学科素养呈现出了精彩多元的公开课。

                                                                                                                                       语文组(初中)

     2024年10月16日上午第三节康琴老师在八年12班开设了校级公开课《与朱元思书》,康琴老师以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文言文自读为教学重点,根据课前设计的导学案为纲,重点通过预习检查、思维导图设计和拓展阅读三个模块设计文言文自读课教学模式,创新设计初中文言文课堂作业,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能力的研讨主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文言文,既注重夯实文言基础,又注意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语文教研组老师作出点评,康老师关注到本课属于自读课文这一特殊课型的特点,教学过程做到让学生自习,其次学案设计详细,从字、词到句、篇的题目设计全面且类型多样,对学生学习情况能起到较好的测评效果。


     上午第三节陈舒老师在七年5班开设了《朝花夕拾》阅读指导课。本课落实校本作业创新设计,课前运用问卷星平台布置阅读情况问卷练习,自主阅读计划表、人物名片等作业,收集数据了解学生自主阅读的情况,为推进课堂教学提供数据参考。课堂教学作业设计中还注重跨学科融合,以“鲁迅成长史“为主题,绘制鲁迅先生成长经历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结合时代背景感受作者的生活境遇,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有效进行自主阅读。

    课堂中运用希沃反馈器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与策略进行阅读,梳理鲁迅先生的成长经历,精读部分篇章,分析人物形象,了解鲁迅先生对这些人物的情感态度,探析其创作的思想立场。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结合自主阅读,课堂交流分享,给鲁迅先生写信,分享阅读收获与人生启示。课堂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训练学生深刻阅读,准确表达,精准欣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上午第四节林岚老师在七年10班开设了《朝花夕拾》名著阅读课。这节公开课以问卷调查为切入点,了解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的熟悉程度,接着指导学生采用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式进行阅读。通过展示学生的阅读计划表和人物名片卡,让学生在交流分享中感知作品的人物与情节。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探讨鲁迅的情感表达,并联系实际生活进行扩展思考,提升文学的鉴赏能力。

 

          10月23日上午第四节,颜燕玲老师在八年9班开设了《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本节公开课的设计亮点在于教学环节的设置(一.忆慈亲,感其恩;二.忆往事,颂其德;三.品儿语,感其思;四.赏类文,洞其妙。),富有诗意又传承了孝道文化。一课时只设计两个环节,然后再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读写的练习,这样教学目标显得很集中,练习就显得很充分,达成效果也是相当好。第二课时的“通过指导学生圈点勾画,品读关键词句和细节”,让多个学生现场展示圈点勾画的部分并说出感悟,区分抒情和议论的句子,感受作者寄托在文字间的深沉情感。本节公开课的设计亮点还在于作业设计,特别是两个课时的创新作业设计,不仅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设计,还相当重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回忆中的人和事,前两篇是回忆性散文,后两篇是人物传记,既写身边的平凡人,也写出了家国的情怀,又写伟大的人,也写了他们生活中的真实面,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生的意义。因此在巩固基础之上,在人物事件和精神品质之后,设计了一个摘抄“朱德母亲追悼大会上的挽联”的作业,第二课时设计了一个“阅读材料,联系课文——母亲品格对朱德的影响”的作业。第二课时的“赏类文,洞其妙(P35积累拓展五)”作业是课后拓展里的,教师把它量化为了表格,这样学生在进行阅读之后,对即将达成的目标(人物形象、写作手法、语言风格)在进行分析和概括时就极为明确。本公开课教师给予学生的练习时间充分,在练习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借鉴,老师给予指导,答案的生成具有创意性。


语文组(高中)

        10月16日上午第三节,葛莉茜老师在高一(1)班开设公开课《声声慢》,旨在“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本课为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尚需兼顾初高衔接。因此从初中认知导入,设置课前作业“我所知道的李清照”,但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有序”组织回答内容又做了更高的要求。课中,从“意象暗示”“知人论世”“因声求气”步步深入将诗歌鉴赏引向高阶,既检测了前知的掌握程度,又在前认知的基础上学习新知,同时引入前人的评价与探究,启发学生对诗歌的重新思考,在探究中加深对诗歌和诗人风格的理解,同时进一步理解“词贵境界”的缘由。课后作业,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同时,加强了回答问题的思维逻辑训练,探究题促进了学生课外阅读,鼓励学生有更多的自我发现。整堂课的设计,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拓宽了学生治学的视野,发展了学生的鉴赏和探索的能力。

     10月16日上午第四节,周芬老师在实验楼五楼数字探究教室给高二(7)班学生开设了题为《大卫·科波菲尔》的公开课,理念指向新课程背景下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创新作业设计的研究。本课主要以该篇课文的课后学习提示为导向,让学生感受、理解并归纳小说第一人称叙述视角的作用。设置课前任务,引导课堂教学,并设计课后巩固作业,很好地践行了小说阅读课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

    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陈丽贞老师在高二(2)班开设公开课《春江花月夜》,以跨学科视野借助同名筝乐和长诗的适配性,引领学生进入一个审美的境界;以解决问题的思维收集学生背诵长诗存在的典型困难,并以此为切入点设计课堂任务,循循善诱,化难为易;最后以诗人自我形象统摄诸多意象,引导学生感受诗中的大唐气象,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是对本次公开月研讨主题“创新作业设计,实践素养落地”的有力回应。

    10月23日上午第三节,陈环老师的《读懂诗歌——高考诗歌鉴赏一轮复习》公开课在高三(3)班精彩呈现。课程伊始,陈环老师精心布置了课前任务,让学生圈画梳理读懂诗歌的相关必备知识并完成练习。课堂上,围绕读懂诗歌的八种方法,即读懂标题、作者、注释、典故、关键词、关键句等,以小组交流的形式展开。各小组代表积极展示如何运用这些方法来理解诗意、开展鉴赏,随后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并发表不同意见,陈环老师适时给予专业指导。整堂课气氛热烈,学生们在交流与探讨中不断深化对诗歌鉴赏方法的理解和掌握。陈环老师旨在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切实帮助学生提升读懂诗歌的能力,为高考诗歌鉴赏做好充分准备。此次公开课为高考诗歌鉴赏复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赢得了听课教师们的一致赞誉。

     10月23日上午第四节,蔡辉老师于高二(8)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开课,课程内容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此次公开课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结合文体知识梳理文章思路,让学生清晰把握全文逻辑严谨的结构。随后,组织学生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及小组讨论,体会并鉴赏毛泽东演讲词中情理交融的语言艺术,感受其中蕴含的革命情怀。最后,设置写作训练,要求学生结合相关讲话,以青年学生身份进行创作,并给出详细写作评价量表,实现知识的明理致用与能力迁移。整堂课教学设计巧妙,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方式有效,展现出授课教师扎实的教学功底,为听课教师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范例。

      10月23日上午第四节,王建平老师在实验楼五楼数字探究教室为高三(2)班学生开设了《议论文写作指导》公开课。课堂聚焦写作微专题——议论文标题拟写,以“标题之道——标题之技——技进乎道”三个任务贯穿课堂,引导学生明确好的议论文标题拟写的要求,掌握拟写标题的一般方法,即时训练改进习作标题。教学设计指向解决真实问题,学案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提供必备知识教学支架,能有效培养学生拟写标题的能力

     10月30日上午第三节,严晶晶老师开展了一场以《<乡土中国>阅读与分享》为主题的公开课。本次公开课以概念为轴,以观点为轮。旨在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建构阅读经验,提升鉴赏能力,并促进学生对文化的学习与思考,形成正确价值观。课堂上,严老师设计多个任务引导学生采用略读,精读等方法,找到关键概念并厘清章节关联;选择概念分析其外延和内涵;并探讨作者深入浅出的写作方法;还思考了书中概念对当代中国社会的适用性。这堂公开课为《乡土中国》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教师们积极听课,收获颇丰。


教师们认真评课,交流研讨。

8eab1c0d843858d4bf6759e315595ad.jpg

7b44fde55c03433670c87412974ea57.jpg

db4ff7f3edca219cc5893a00d7dde7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