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党员先锋岗——教科室
“研”途有你 岁月留“金”
——-福州金山中学党员先锋岗事迹汇报
教科室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牢记“科研兴教、科研为校、科研育师”的部门使命,始终秉承“求真务实、立己达人”的工作理念,积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办学品质提升而努力。
在过去的这一学年里,学校教科室紧扣课堂教学、课例研讨、课题研究等方面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据教师发展的实际需要,开展课堂教学类、教育科研类等培训,有针对性地推动不同层次的教师成长与发展,进一步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提升校本教研品质和内涵,扎实开展常规教研活动,为教师专业成长培育优质的土壤。
心系科研谋新篇 致广大而尽精微
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校本培训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重点,把搞好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来抓,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走科研兴校之路的办学思路。
学校及时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制定了总体目标,不仅要求广大教师努力发展,成为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科研型的教师队伍;还结合本校实际,建立健全了有效合理的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如完善《福州金山中学教育科研成果奖励方案(试行)》、《福州金山中学校刊<知行思>复刊方案》等。教师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校十分重视教师全员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始终保障教师充裕的培训经费和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砥砺深耕终不悔 春华秋实满庭芳
丰富引领方式 助力教师成长
“知之欲明,则行之愈笃”,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的把握未来。本学年3场教育教学研讨会的召开,让我们厘清了收获、明确了方向。在本学年中定期开展校本培训暨“关注·分享”教师论坛7期,培训主题切合实际,老师们容易在一线教学容易转化为实践。教师“关注·分享”的主讲嘉宾既有外请专家大咖,也有就在我们身边的名师、骨干教师,让教师有自我展示的空间和时间,在教师相互切磋的同时,相互提高。金中人将凝心聚力,精耕细研,笃行致远,继续坚持“教育与科研并重,务实与创新同行”的教育科研思路,有力推动学校的办学发展再上新台阶。
名师示范 持续引领
学校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培育基地,有责任也有义务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探索更多的路径和拓展更多发展渠道。过去的一年,教科室还将继续借力校名师工作室的教科研平台,以课题研究、学术研讨、阅读分享、名师论坛等形式对内凝聚、带动,向外辐射、示范,引领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本年度名师们在送教送培、共研共进的教科研活动中,开展课题教学、专题讲座多次。同时,我校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送教送培固原二中、永泰县同安中学等,提升教科研水平。
深化课题研究 提升科研影响
课题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最好途径之一。多年来,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从不同层面推进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教科室积极研讨上级文件,结合我校实际开展课题研究和项目申报,主动联系并服务学校符合条件、有意向的教师积极申报。本年度顺利结题2个省级课题,5个市级课题立项并进入中期研究阶段,2个市级课题进入结题阶段,并完成3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申报。16个校级课题准备结题验收。
以课题为抓手,走出去交流,请进来专家,探索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推进课题研究进程,进一步促使我校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向前迈步。
共享智慧 行稳致远
为了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学校一直致力于建构“市级-校级-校内”的立体“示范课、研讨课、汇报课”框架,注重级公开课在“研-教-评”实践中发现真实问题,如第一学期开展了连续开设十几年的高级教师示范周活动,第二学期开展了市级教学开放周活动、校级中青年教师研讨课活动,每学期开展见习教师汇报课活动、校内研讨课公开课活动。开课教师精心打磨课堂,充分展示了课堂教学生态的生机与活力,共谈教学理念,切磋教学技艺,践行课改理念,勇于实践,在提升教学技能和提高课堂效益的路上行稳致远。
青年教师 向美而行
草长莺飞,希望满怀。青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希望之根本。学校要求入职近三年的教师每周至少听师傅或者集备组长的听课不少于2节,并做好评课记录。青年教师要求一学期必须开展1次公开课教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每次专题培训。
本学年,学校举行福州金山中学岗位大练兵暨第九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既为青年教师提供展示风采、提升素养的平台,也给青年教师们创造学习研讨的机会。参赛教师收获的不仅是比赛的名次,更是成长的信心,教科室“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工作理念、活动宗旨得以落地。
赛课有结,践行无穷。希望青年教师们逐渐在各学科团队中担大任扛大旗,他们的成长,增强了学科组建设的规划性和系统性;主动利用各种平台学习和成长,虚心请教,自我内驱,向下扎根,向阳生长。
独行疾,众行远。思维的碰撞,智慧的生发;专业统筹新举措,高效联动求品质,促进了我校教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研”途有你,积微成著;岁月留“金”,与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