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学教研
  3. 教师CN论文
  4. 内容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方法与策略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方法与策略

陈华玉

高中化学过渡教材增加了《化学实验方法的设计》,更加凸显实验在化学科地位。而近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中对能力的考查要求提高,试题中化学实验的占比分值提高,权重增大.分析近年高考化学试卷中的考生答卷情况,化学实验题问题突出,得分率低。因此,加强和改变化学实验复习课的教学,是学生高考取得成功的关键。下面结合本人多年来在高三化学总复习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点实验复习课的方法与策略。

一、贯穿“实验方案”设计思路于物质物理性质复习全过程

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传统复习方法:基本上按色、态、味、溶解性、密度等顺序重复讲述一遍,并逐点罗列板书,跟学生原有知识结构完全一样,学生一听就懂,感到枯燥无味、缺乏新意,厌听。但与物质的物理性质相关的习题,学生又常常做错。例如:

下列盐酸的物理性质能说明它具有挥发性的是(  )

A. 极易溶于水 B.闻到刺激性气味 C.液体 D.打开瓶盖冒白雾

当我第一次用此题为考题时,统计发现错选率最高的班级达到84%。

这么高的错选率,说明了呆板的传统物理性质的复习方法,培养的学生往往停留在懂的层面上,缺乏灵活变通的运用能力。

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复习,很多化学老师感到很棘手,课堂里不说物理性质,心理不踏实,说了又等于白说。怎么办?我不断地反思、探索、对比 ,找到了贯穿“实验方案”设计思路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复习全过程的复习方法。例如:

1.液体物质的挥发性(或低沸点)的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思路:(1)打开瓶盖看:看瓶口出现的现象(验证浓盐酸、浓硝酸的挥发性),一定时间后看液体的减少量(验证酒精、汽油的挥发性);(2)打开瓶盖闻 (验证酒精、汽油等挥发性)。

2.液体、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思路:(1)喷泉实验(验证氯化氢、氨气极易溶于水);(2)两种液体倒到一起振荡看得到的是乳浊液还是溶液,静置是否分层(验证浓硫酸、酒精与水任意比互溶,汽油、四氯化碳与不互不相溶);(3)在固体里加入液体振荡,看得到的是溶液还是悬浊液(验证碳酸钙不不溶于水,氢氧化钠溶于水)。

3.不同液体密度大小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

设计思路:(1)把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密度大的液体在下层。(2)互溶液体密度大小比较(提供某些液体的密度和溶解性等信息):由于相溶液体混合不分层,只好考虑选择第三种液体,这种液体必须与互溶液体都不相溶,且密度介于互溶的两种液体之间。例如:水和浓硫酸互溶不分层,可选用一种与水和浓硫酸都不相溶的液体,且密度介于水和浓硫酸之间的液体进行验证实验。

4.离子颜色的验证实验方案的设计

例如设计实验方案证明高锰酸钾溶液中MnO4-离子呈紫红色。

设计思路:(1)观察含有K呈无色的溶液,表明溶液中的K无色;(2)在硫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振荡,静置后未见明显变化,说明K离子不与锌反应;(3)在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锌粉振荡,静置后紫红色褪去,说明溶液中MnO4-离子呈紫红色。

贯穿“实验方案”设计的思路,创设实验情景,是一种外界提供的问题或刺激,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既适应又不完全适应,具有基本相似,容易引起学生的探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复习课中感到有创意。

贯穿“实验方案”设计思路于物质物理性质复习全过程的能力培养效果是明显的,当我改变传统的物理性质的复习方法后,再用上面的那道考题对不同届学生进行考试,错选率下降到10%~20%左右

二、       抽取个体实验的共性,通过感悟、内化,上升到理性认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实验事实是不尽相同的,实验事实是对具体实验的操作、原理、注意事项等的个性认识,属于感性认识,如果我们逐个实验一一过筛进行复习,肯定显得繁、乱、杂,学生掌握起来非常吃力。因此,在实验复习课教学中,必须撇开具体实验的个性,而抽取出共性,即通过表征性抽象,上升到理性认识,起到了学“活”实验的目的。具体做法如:

把常用化学仪器当作一根带金线的银针串起零散实验常识

例如:通过使用胶头滴管的“五个”为什么,串联哪些用剩试液可以放回原瓶,胶头滴管的正使用方法,滴瓶不能盛装置的药品等等。

1)使用胶头滴管从滴瓶里取出的试液用剩的为什么可以放回原瓶中?

滴瓶的瓶盖就用胶头滴管,胶头滴管用后马上要放回滴瓶中,用剩的试液当然可以放回原瓶中。正因为如此,使用胶头滴管向容器中滴加试液时,胶头滴管的尖端不能伸入容器口,以免沾污胶头滴管的尖端,放回原瓶而污染试剂。

2)滴瓶为什么不宜盛装碱性溶液或具有挥发性浓酸、卤水等?

一个滴瓶配一支胶头滴管,平常不用时胶头滴管是插在滴瓶中,胶头滴管的“大肚”处玻璃紧靠滴瓶玻璃口。若在滴瓶中装碱性溶液,则碱性溶液与玻璃成分SiO2发生缓慢作用产生粘性硅酸盐,胶头滴管将被牢牢粘到滴瓶口上;若在滴瓶中装挥发性的浓酸、卤水,挥发出气体或蒸汽进入滴管的胶头中,对橡胶有腐蚀作用。

3)使用胶头滴管取液溴,为什么取用动作要迅速?

液溴迅速挥发,滴管上胶头里的气压迅速大于大气压,取用动作稍为缓慢,液溴就会自行落下。倘若溅落到皮肤上,很难治愈,造成伤害是严重的。同时强调“迅速”二字的准确使用,起到提高学生简答综合实验题的解题技巧。

4)使用胶头滴管吸取NaOH溶液,为什么一定要将胶头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FeSO4溶液底部后,才慢慢挤出NaOH溶液?

胶头滴管尖端插入试管里溶液底部后,再慢慢挤出NaOH溶液,在试管底部生成Fe(OH)2沉淀,不致于马上接触到空气,就能观察到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如果按胶头滴管正常使用方法,悬于试管口上滴入NaOH溶液,生成Fe(OH)2同时接触到空气,很难看到白色沉淀。

5)当胶头滴管里吸有试液时,为什么一定要垂直拿着胶头滴管?

许多化学试液,特别是具有氧化性试液对橡胶都有腐蚀作用。当平拿、倒拿胶头滴管,试液进入胶头,导致胶头被腐蚀而漏气。

三、说“活”实验

例如:

1.凡是实验操作中,有液体接触活动口(如瓶塞、活塞等),实验前这些活动口处都要检验是否漏液。例如,用分液漏斗进行萃取实验,振荡中液体接触到瓶塞,静置中液体接触活塞,分液时液体流过活塞,所以实验前要检验分液漏斗的瓶塞、活塞是否漏液。由此不难说活实验前那些瓶塞要检验是否漏液。

2.加热液体至沸腾,其中没有固体物质存在,就有暴沸现象,防暴沸加沸石或碎瓷片。例如,实验室制取乙烯、乙酸乙酯和蒸馏石油等实验中,所用的药品都是液态,且加热至沸,所以要加沸石或碎瓷片。

3.凡是底面积比较大的玻璃仪器,为了受热均匀,加热时在仪器的底部都要垫上石棉网。例如,烧瓶、烧杯、锥形瓶等仪器的底面积比较大,受热时就要垫上石棉网;试管的底面积比较小,蒸发皿、坩埚底面积比较大,但不属于玻璃仪器,加热时就不要垫上石棉网。

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上复习课难,上实验课就更难。但是,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教育新理念,不断地求新、求变,特别是当固有教学模式与方法,让你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时,不妨反向思考自己的教育理念,面前一定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新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