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山中学

您的当前位置:
  1. 首页
  2. 教学教研
  3. 教师CN论文
  4. 内容

明确教学目标 有序开展议题教

议题式教学中,无论是议题的制订还是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以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围绕议题,通过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学生在真实而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发现自己认知上的不足并修正,以真实的经历和体验为基础,透过现象看本质,综合性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努力创设与真实生活接近的复杂情境,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能力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以下笔者以高三第一轮复习专题课《当代国际社会》为例,来谈一谈议题式教学中如何创设复杂情境,引导学生在复杂情境的探究中实现教学目标。

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方式,需要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当代国际社会》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②《政治生活》第四单元的内容,涵盖国际社会的多方面内容。所以,本节复习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有:第一,唤醒学生高一学习过的本单元核心知识,如国际关系的内容、形式与决定因素、当今时代的主题与发展趋势、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第二,寻找不同模块知识与本单元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搭建知识框架。第三,在掌握必备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解读素材信息、调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政治认同、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素养的培养。

《普通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这一课的教学提示是“以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等为例,找出影响国家间关系的主要因素,讨论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以及对我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2019年恰逢中美建交40周年,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两大政治经济体,在国际社会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中美两国的交往情况是国际社会的一个重要缩影。40年来,两国交往时而竞争、时而合作、时而冲突,风雨坎坷但始终向前。但自2018年初开始,新一轮中美贸易摩擦已展开多个回合,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是当下中国人非常关注的热点话题。

所以,笔者将本节课的核心议题设计为:“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学生通过这个议题要实现的有以下三点:第一,通过对中美贸易摩擦复杂情境信息的有效提取,明确情境所关联的本单元知识点,提高信息提取并建立教材知识与复杂情境联系的能力。第二,在议题探讨过程中,运用不同模块知识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的影响,从中理解国际社会中各国的利益矛盾地交织在一起,提高辩证思维能力;结合时代发展主题,认同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态度和行动;最终在多角度的分析中,逐步构建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第三,综合运用我国的外交政策知识,尝试为可能升级的“中美贸易摩擦”提出解决策略,并思考个人在其中的担当,培育科学精神与公共参与的素养,实现个人成长。

一、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复杂情境

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若只是将中美贸易问题的发展过程切割成与课本知识点相匹配的若干小情境,让学生在每个小问题里去寻找答案,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复习是碎片化的,而且不利于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运用知识探究复杂问题情境的能力的提升,对我国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奉行的外交政策不会有全面而立体的认识,更谈不上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高三第一轮复习中的情境创设,需要引导学生在复杂的国际社会环境中,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仅明白“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本质原因,更由此理解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机遇和挑战,从而明了当代国际社会交往准则的重要内容并赞同我国的外交政策。于是,笔者在课始便先向学生出示材料:

2018年3月8日,美国决定从3月23日起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征收25%和10%的关税。中国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约30亿美元)分别加征15%和25%的关税。中国宣布拟对自美进口水果、猪肉等(约30亿美元)分别加征15%和25%的关税。4月2日开始执行。

2018年4月4日,美方公布301调查清单,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机器人和机械等行业,金额500亿美元。建议税率为25%。同日,中国宣布将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飞机等价值500亿美元商品对等采取加征25%关税措施。实施时间视美方反应而定。

继4月4日和4月16日两个回合之后,5月15日至19日,刘鹤等赴美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不打贸易战。双方均认为,发展健康稳定的中美经贸关系对两国十分重要,双方应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解决经贸纠纷。

2018年7月,美方在第一批清单上818个类别,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进口关税。7月10日美国政府列出了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拟征收10%关税的清单。7月11日,中国商务部回应:中国政府将一如既往,不得不做出必要反制。

2018年9月24日,美国送来中秋“厚礼”,对2000亿美元输美商品加征10%的关税。中国“回礼”,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10%或5%的关税。

…………

直至12月,中美两国元首达成共识,停止加征新的关税。

…………

用“时间轴”的方式将“中美贸易摩擦”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迅速找到这一次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关键节点,形成对事件发展的完整链条式认识,提升注意细节的精度。

学生从中可以发现“中美贸易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中美关系不仅有经济方面,也包含政治方面”等。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深入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今天的中国为什么可以如此迅速地做出必要的反制政策”“为什么中国被限制出口的大都是高新技术相关产业”“剑拔弩张的冲突之后,双方为什么又进行谈判磋商、经贸休战呢”,经过对这些问题的快速思考,一方面学生学习从复杂情境中提炼有效信息,并与本单元的“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国际竞争的实质”等相关知识建立联系,实现本课的第一个目标,而另一方面也为深入探讨核心议题奠定基础。

二、逐步推进议题,构建知识框架

议题不同于问题,它的重点在于“议”。要想充分调动学生的“议”,必须具备一定的可议性,是开放的、有深度的。所以,本节课以辩论型议题的形式设置核心议题,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充分地调用复杂情境中的信息和学过的多模块知识,来论证探究现实问题。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面临的现状始终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面对新的形势,“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这就需要学生客观地分析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优势和劣势,理解在开放的世界中各国的矛盾与利益相互交织,辩证地、深刻地看待“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最终认同我国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政策。这个议题的展开,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从而真正认同“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而这也是这一课复习中,需要学生明确树立的基本观点和价值取向。议题没有在课堂伊始就直接呈现,是因为如果学生对“中美贸易摩擦”没有相对完整的认知,那么课堂上的讨论容易浅尝辄止,深度学习就无法发生。

于是,在学生对情境初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才抛出本课的核心议题:“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而言,是机遇大于挑战?还是挑战大于机遇?”此时,每一个学生都要先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选择。通过信息技术的反馈数据,笔者发现每个小组里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于是,笔者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正反面辩论,在小组内形成统一观点后再进行班级的汇报。这样一来,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思考,并在小组不断的探讨中获得新的启发,完善自己的想法。以议题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生参与讨论、思考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学科活动中获得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这是活动型学科课程的重要思想。

由于是高三的第一轮复习课,所以在议题设置上没有对模块进行限定,希望学生的讨论可以发散开来,甚至可以综合运用几个模块的知识进行佐证。在随后的课堂讨论中,笔者发现通过小组对话和班级分享,学生的想法从独自思考走向组内不同观点之间的有效碰撞,合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得以提升,最终形成富有建设性的观点。

议题式教学中,学生的议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有序开展。而利用议题式教学进行高三复习指导的时候,教师不仅要为学生的议提供指导,还是适时引导学生在议的过程中建构起知识体系。在班级汇报时,学生主要从经济层面展开分析,不仅看到近些年中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看到某些行业依然存在短板,受限于发达国家,因此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要倒逼国内企业转型升级。

很显然,中美贸易摩擦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更是政治层面的。在肯定学生从关注国际环境转向关注国内的发展现状的同时,笔者引导学生要思考“经济与政治之间的关系”,从当今国际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全方位地认识中国的外交政策。学生从政治视角,谈及“中美外交关系的决定因素”“中美外交活动的出发点”与“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不过,学生的汇报只罗列出内容要点,并没有做深入的知识构建。这时候,笔者引导学生尝试找到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国际关系”“当今时代的主题”等与“中美贸易摩擦”之间有何关系?在国际社会的大背景下,我国坚持怎样的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在中美贸易过程中如何体现?这样的外交政策又决定了我国将采用什么样的外交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思路推导之下,学生开始建立“背景—政策—道路”的逻辑思路,不仅进一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又在建构体系中提升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同会在理性而深刻的分析当中实现,这是对“八个相统一”理念的落实。

在复杂的教学情境里,学生不仅要善于独立思考,更要学会深度思辨,逐步建构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升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随着辨析、探讨的深入,学生的观点越来越清晰、越来越完整,不局限于政治、经济的角度,还能从哲学层面总结“如何辩证地看待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议题式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议,都要避免流于形式。在这个环节的议论中,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不断调动、统整记忆里零碎的知识,用以分析、思考当下中美贸易摩擦的真实问题,并理解我国在贸易摩擦中的应对策略,完善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笔者看到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政治认同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在议题讨论的最后,还需要引导学生继续综合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优势,指向问题的解决,以检验这一次议题讨论的成果。此时,笔者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怎样的外交政策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的发展?怎样的外交道路才是适合中国的道路”,以此不仅检验学生对知识框架的搭建情况,还检验学生理解复杂的社会现实(中美贸易摩擦)的能力,最终实现政治认同。

三、亲历政治生活,实现个人成长

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未来成长。这节议题式复习课,不仅要有认知上的丰富、知识体系的构建、分析问题能力的提升,还要让学生能将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实现个人成长所必备的素养。

中美贸易摩擦的情境复杂而真实,但始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所以笔者努力让学生成为情境中的主角——从传统的第三方视角转化为亲历者,以“故事的直接亲历者”更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策略。而这也是新课标倡导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的主要思想之一。对于如何成为亲历者,笔者特意将“时间轴”部分留白,让学生成为“中国的外交部官员”提出中国的应对之策,并对未来可能再次升级的贸易战找出合理的解决之道。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逻辑能力得以彰显。课后,学生仍以小组为单位,对“中美贸易摩擦之下,未来的中国将如何应对发展?作为中国的青年,我们应该做好怎样的准备”进行资料的搜集与跟踪学习,在提升解读复杂信息能力的基础上,尝试以更广阔的视角继续探索、思考、讨论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而不仅仅只是寻找议题的答案。

以上是笔者运用议题式教学开展复习课的一点个人体会。笔者认为,面对新课改、新高考,我们需要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引导,为学生创设真实复杂的议题情境,参与富有深度的议题讨论,亲历生活,从而实现有效率的复习,激活有价值的对话,碰撞有意义的思考,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促进学生成长。